
香港在国际合作这盘棋里,到底扮演什么角色?

最近,一则关于香港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的消息悄然登上财经新闻的头条:香港金管局与多个海外央行签署协议,推动跨境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互联互通试点。这看似专业、冷门的技术合作,实则折射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全球化面临挑战、地缘经济格局不断调整的今天,香港在国际合作这张大棋盘上,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?
有人说,香港太小,在国际舞台上不过是个“配角”。但事实恰恰相反。这个面积仅11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,却常年位列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,是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,也是亚洲最大的国际债券发行地之一。它不像北京那样制定政策,也不像纽约那样主导规则,但它有一项别人难以复制的能力:连接。
这种连接不是简单的地理意义上的“中转站”,而是一种制度和文化的桥梁作用。以最近的CBDC合作为例,这项由香港牵头的技术试验,涉及中国内地、泰国、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各方货币制度不同、监管体系各异,而香港凭借其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、相对独立的司法体系以及双语人才储备,成为协调多方利益、推进技术标准对接的“黏合剂”。
这让人想起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的扩容。当时,不少内地投资者通过香港银行购买海外理财产品,而国际机构也借助香港渠道进入内地市场。这种双向流动的背后,是香港作为“超级联系人”的长期积累。它既理解内地的监管逻辑,又熟悉国际市场的运作习惯,能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当然,国际形势在变。近年来,一些西方国家对华采取更趋保守的经贸政策,部分跨国企业开始重新布局供应链,有人因此质疑:香港的“中间人”价值会不会被削弱?但从实际看,这种担忧有些过头。
比如今年初,瑞士某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宣布将亚太总部从新加坡迁至香港,并新增数十个岗位。他们的理由很直接:香港与内地市场的联动性更强,政策支持更明确,而且生活成本和营商环境更具吸引力。这说明,即便外部环境复杂,只要存在真实的合作需求,香港的价值就不会消失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香港的角色正在从“通道”向“平台”升级。过去它更多是资金、信息、人员的过路站;如今,它开始主动搭建合作机制。例如,香港近年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,推出绿色债券资助计划,吸引全球资本投向可持续项目。2025年,香港绿色债券发行量占亚洲市场近三成,成为区域绿色投融资的重要枢纽。这种从被动承接转向主动引领的变化,正是其国际合作角色深化的体现。
还有一点常被忽视:软实力。香港拥有众多国际学校、非组织和专业协会,每年举办数百场国际会议和展览。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交流,实则是国际合作的“毛细血管”。它们不制造 headlines,却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信任、传递共识。疫情期间,香港曾协助多个国家转运医疗物资、协调航班接返侨民,靠的就是这种长期积累的人脉与信誉。
当然,挑战依然存在。如何在保持开放的同时防范风险?如何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维持国际竞争力?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香港的独特之处,从来不是它属于哪一方,而是它能连接双方。
就像一盘围棋,胜负不在某个棋子的强弱,而在整体布局的灵活与协同。香港或许不是最耀眼的那一颗子,但它常常落在最关键的“眼位”上,让整盘棋活起来。
今天的国际合作,越来越需要这样的“活眼”。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、推动科技创新,还是促进贸易畅通,单一国家或城市很难独自破局。而香港,正以其特有的方式,证明着一个小型经济体在全球网络中的不可替代性它不主导,但不可或缺;它不喧哗,却始终在场。
有帮助(336)
没帮助(0)
看完还有疑惑?已超9.8万用户选择联系我们,填写下方信息获取业务资料,我们将对您提交的信息严格保密。

客户评论
邹先生 集团董事
2024-09-12与叙述跨境合作,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开发和团队管理中。他们专业的服务团队不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,更以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了我的信赖,深感荣幸能与这样优秀的伙伴合作。
李小姐 部门经理
2024-06-20叙述跨境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服务能力,成为我们业务拓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。无论是市场分析还是物流配送,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水准,是我们值得信赖的坚强后盾。
罗先生 集团董事
2024-05-18在此次合作过程中,叙述跨境的商务人员以极其细致的服务态度,精准把握我们的需求,提供了超预期的解决方案。他们的专业性和响应速度令人印象深刻,完全满足了我们的期望,对此表示高度满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