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看完这篇,你还搞不清香港的强积金怎么算?想不想了解一下?

最近刷到一条新闻,说香港强积金MPF去年平均回报率达到8.4%,创下近五年新高。不少在港工作的朋友都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账户余额增长,有人调侃:“终于感觉养老金不是靠自己省吃俭用攒出来的了。”这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关注起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、却又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强积金到底是什么?它又是怎么运作的?
其实,强积金全称“强制性公积金计划”,是香港自2000年起实施的一项退休保障制度。简单来说,只要你是在香港合法受雇的员工或雇主,基本都得参加。它有点像内地的社保中的养老保险部分,但运作方式更偏向市场化投资。
具体怎么操作呢?雇员和雇主各自按月薪的5%供款,上限是每月收入3万港元的部分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月薪3万,那你和公司各出1500港元,合计3000港元进入你的强积金账户;如果月薪超过3万,也只按3万来算。这笔钱不会直接发给你,而是放进你选定的基金里,由专业机构帮你投资股票、债券或其他金融产品,长期积累,等你退休后才能提取。
听起来是不是挺合理?一边工作一边存钱,还有专业团队打理,比把钱放银行吃利息强多了。而且近年来,随着全球股市回暖,尤其是美股表现亮眼,不少强积金基金的回报确实可观。比如2025年,不少挂钩环球市场的基金录得双位数增长,让不少打工族账户里的数字悄悄翻了一番。
不过,强积金也不是没有争议。最常被吐槽的一点就是“收费高”。不同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差异不小,有些主动型基金年费高达1.5%以上,长期下来会“吃掉”不少收益。再加上部分早期加入计划的人发现,自己缴了十几年,账户余额却没想象中那么多,难免心里打鼓。
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“流动性差”。这笔钱从进账户那天起,基本上就得锁住,直到65岁才能全额取出。中间除非遇到特殊情况,比如移民、永久丧失工作能力,否则很难动用。对年轻人来说,这就像一笔看不见摸不着的“未来存款”,缺乏即时激励感,容易让人忽视它的存在。
但换个角度看,这种“强制储蓄”恰恰是它的优势所在。现代人花钱太容易,月光族不在少数,能坚持自己为养老做规划的更是少数。而强积金相当于帮你“无痛存钱”每个月工资一到账,自动扣掉一部分,根本来不及心疼。久而久之,积少成多,复利效应开始显现,等到真退休那天,可能你会感谢年轻时那个“被迫理财”的自己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近年来香港也在不断优化强积金制度。比如推出“预设投资策略”Lifetime Portfolio,专为不想操心选基金的人设计,随着年龄增长自动调整风险配置,年轻时偏重股票追求增长,临近退休则转向稳健债券。还有“半自由行”政策,允许雇员每年有一次机会更换受托机构,货比三家,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服务。
对于在港工作的内地人士来说,强积金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福利。虽然目前内地和香港的养老金体系尚未打通,但如果长期在香港发展,这笔资金未来将成为退休生活的重要补充。有些人甚至把它看作一种“跨境资产配置”的方式毕竟,强积金投资范围广泛,涵盖亚太、欧美等多个市场,某种程度上也分散了单一经济体的风险。
当然,了解归了解,有没有兴趣参与,还得看个人情况。如果你只是短期赴港工作,可能更关心如何最大化当前收入,对几十年后的退休金反而没那么在意。但如果是打算扎根香港,或者重视长期财务规划的人,强积金就值得认真对待。不妨花点时间研究一下不同基金的历史表现、费用结构,再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做个选择,别让这笔钱躺在低回报的保守基金里“睡大觉”。
说到底,养老从来不是一件可以临时抱佛脚的事。强积金或许不是完美的制度,但它提供了一个起点一个把“将来怎么办”提前纳入生活规划的机会。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,能有一笔稳稳增长的钱等着你老去,也算是一种踏实的安全感吧。
有帮助(259)
没帮助(0)
看完还有疑惑?已超9.8万用户选择联系我们,填写下方信息获取业务资料,我们将对您提交的信息严格保密。

客户评论
邹先生 集团董事
2024-09-12与叙述跨境合作,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开发和团队管理中。他们专业的服务团队不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,更以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了我的信赖,深感荣幸能与这样优秀的伙伴合作。
李小姐 部门经理
2024-06-20叙述跨境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服务能力,成为我们业务拓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。无论是市场分析还是物流配送,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水准,是我们值得信赖的坚强后盾。
罗先生 集团董事
2024-05-18在此次合作过程中,叙述跨境的商务人员以极其细致的服务态度,精准把握我们的需求,提供了超预期的解决方案。他们的专业性和响应速度令人印象深刻,完全满足了我们的期望,对此表示高度满意。